首页\电视剧\《我的阿勒泰》:8.6分!今年最美的治愈系国剧

《我的阿勒泰》:8.6分!今年最美的治愈系国剧

文章来源:网络作者:网友发布时间:2024-06-01 17:30:19

《我的阿勒泰》作为一部今年最美的治愈系国剧,以其深刻的主题、精湛的演技、美丽的画面和广泛的影响力赢得了观众和业界的认可。它不仅是一部优秀的电视剧作品,更是一部能够传递温暖和治愈力量的艺术作品。

《我的阿勒泰》:8.6分!今年最美的治愈系国剧

我的阿勒泰剧情介绍

李文秀(周依然饰)是在新疆阿勒泰长大的汉族女孩,19岁来乌鲁木齐打工,她性格内向但喜欢写作。原本一心在大城市中追求文学梦想的她,在酒店工作中屡屡碰壁,被迫回到老家与开小卖部的母亲张凤侠(马伊琍饰)相依为命。返乡后她不仅深感亲切,还结识了阳光的哈萨克族少年巴太(于适饰),文秀在牧区生活中渐渐发现了当地之美。

《我的阿勒泰》:8.6分!今年最美的治愈系国剧

它不一定是今年质量最好的剧,但一定是最美的治愈系国剧。

因为是在新疆北部实景拍摄,每一帧画面都美得不像话!

大家感受一下,是不是随便一截图都可以做壁纸的水平。

《我的阿勒泰》:8.6分!今年最美的治愈系国剧

除了景美,因为改编自李娟的散文集《我的阿勒泰》,很多旁白直接引用了书中文字,保留了原著里优美的语言节奏。

很多人担心散文集改编成电视剧,是不是会弱化剧情上的连贯性和冲突性。

我之前也觉得,真正绝佳的文本是很难被影视化的,因为根本是两种不同的表达体系。

但这部剧的改编可以说非常成功,原著中各个篇章里,彼此独立、看似毫无关联的人与事,都被恰到好处地“编织”到了剧情线里,就像把散落的珍珠串成了美丽的项链。

比如作者在《我的阿勒泰》里出版自序里的一段话,被放到了开篇由女主李文秀的旁白引入,“文字里的那个‘我’还是十八九岁的光景,贫穷、虚荣、敏感又热情。滋味无穷。”

《我的阿勒泰》:8.6分!今年最美的治愈系国剧

这个开篇非常妙,原著里的作家李娟和剧中人物李文秀形成一种有趣的互文。

在这部打造群像的剧中,以女主的第一视角展开故事,然后再慢慢嵌入到故事背景中,显得恰到好处。

每集出片头的方式也非常精妙,看完后再回想发现,片头里已经暗示了这一集的叙事重点。

我其实不太喜欢刻意强调创作者的性别视角,但这部剧从原著作者到编剧、导演都是女性创作者,从叙事角度与镜头语言来看,的确有着不同的表达风格。(之前看《梦华录》也有这种感觉)

去看了导演滕丛丛的微博,她提到女性表达的呈现,的确和我们熟悉的男性创作者的作品是完全不同的。

比如关于女性困境,剧里塑造了一个我最喜欢的角色嫂子托肯,只用了一块“搓衣板”就道尽了婚姻中女性的无奈与悲凉。

如果换成一般狗血剧,至少花上10集篇幅去讲述托肯在家庭里的付出以及不被理解,但这部剧里“点到为止”,根本无需再控诉什么。

《我的阿勒泰》:8.6分!今年最美的治愈系国剧

还有一处非常绝妙的设计,就是当时和李文秀一起听刘老师讲座的还有一位中年女性,她和文秀同步给刘老师投稿,甚至被编辑们一眼相中。

但是在与编辑的会面中,对于自己写作天赋的被认可,这位女性没有激动反而一脸惶恐。

因为写作只是一时兴起,她有三个孩子,她要相夫教子,她没有时间……

剧情到这同样戛然而止,没有再去侧写女性的家庭婚姻到底给她带来多少阻力,因为已无需多言,只是由剧中刘老师说出伍尔夫那句著名的“每个女人都应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”,留观众独自嗟叹。

关于女性友谊的描写虽然不多,但也足够动人有趣。

《我的阿勒泰》:8.6分!今年最美的治愈系国剧

托肯因为文秀妈妈不帮她说话而生气,但因为文秀看出她有心中人,俩人有了共同的秘密成为闺蜜。

托肯、文秀和库兰一起在河边洗衣、戴花、相约着去舞会。

看到帅气的巴太,还以为库兰和文秀会成为情敌,当然这又是一般狗血剧最爱的套路。

原来库兰有自己的心上人,不管外人怎么说她和巴太很般配,都无法动摇她的心,托肯为了好闺蜜还悠悠地说一句“俩人其实也没那么配啦”,哈哈。

三人看着男人们因为吃醋无休止地扭打,无奈又厌烦的表情,真的是女导演特有的幽默感!

最后,关于母女之间的关系也是近年来的国剧里比较少见的。

马伊琍饰演的妈妈张凤侠,人如其名,就像隐居在草原上的侠女,有着自己独特的世界观和价值观。

我们从小到大都被教育要成为“有用的人”,但是在张凤侠看了,“有用”并不是衡量人的唯一价值体系,“没有用,也很好啊”。

《我的阿勒泰》:8.6分!今年最美的治愈系国剧

如果我没记错的话,张凤侠自始至终都没有责怪过文秀,不管是她不小心弄丢了奶奶,还是无法和其他孩子一样出人头地、赚大钱。

妈妈永远都是女儿坚定的拥护者,这也是女导演镜头下才会有的母女关系吧。

前面说到文字难以被影像化,很重要的一点是文字能赋予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,而影像语言往往会限制住这种想象。

但这部剧在巴太这个角色的塑造上,可以说完美契合了文字的留白空间。

原著中巴太的原型麦西拉出现的篇幅非常短,作者李娟对他的爱恋不过是一场“出于年轻”的美丽误会,甚至都谈不上无疾而终。

而剧中因为于适饰演的巴太,让我们在这个平行时空里真切地明白,汉族女孩文秀为什么一眼就爱上了他。

虽然给准丈母娘的第一印象是“头脑简单、四肢发达”,但在转场夏牧场后,两个人有了更多了解彼此的机会。

这个帅气淳朴、自由奔放、与马为伴的的哈萨克族青年,就这样慢慢走进少女文秀的心里。

女导演把初恋的悸动与美好拍得唯美浪漫,全程看得我一脸姨母笑。

唯一觉得有遗憾的是,妈妈“捡了一个男人”谈恋爱的剧情,如果没有这条线,这部剧应该是可以上9分的。

虽然前面也有铺垫,一直舍不得爸爸骨灰的妈妈可能是个“恋爱脑”,而且也能理解,没有蒋奇明这个角色,就很难引发后面的戏剧冲突。

《我的阿勒泰》:8.6分!今年最美的治愈系国剧

而且这个角色还有一个重要作用,他和张凤侠他们融入当地游牧民族不同,他代表着那群唯利是图,却打着“文明”幌子的“侵入者”。

当然,这部剧里也没有回避“男凝”,就像导演在微博里说的,就算要讲平等,也不可能把男性从我们的生活和价值里剔除干净。

所以可以看到,巴太爸爸固执地认定托肯改嫁必须留下孩子,虽然他明明认为“照顾孩子是女人的事”。

他反对巴太和文秀在一起,因为她不会和你一起放牧、为你洗衣做饭,但这是在一种特定文化习俗下的固守与执着。

就像你转场牧场可以开车走公路,也可以维持传统骑马走小道;你可以放弃金属物坐汽车回家,也可以放弃便捷,骑马回家乡。

关键是看你的向往、你的选择,没有纸用白桦树皮也可以写字,不花钱的生活也可以很美好……

生活并不是只有“有用”这一个选项。

很喜欢剧里蒙古族奶奶的一句台词,哪怕是再颠簸的生活、也要闪亮地过呀。

《我的阿勒泰》:8.6分!今年最美的治愈系国剧